网站首页 校园新闻 校务公开 党建工作 教育研究 教师频道 家长学校 学生天地

 
通知公告
网站调查
你对本站的评价是---
您目前的位置:家长学校>家长课堂>正文

探秘科技田园厚植家国情怀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6-23
探秘科技田园厚植家国情怀

——通平小学开展“气象+农业”主题校外实践活动


    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与劳动精神,6月6日,通平小学280余名学生在成都市关工委指导下,走进温江气象科普基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及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开启“探秘科技田园 助力天府粮仓建设”主题实践之旅。此次活动以“科技体验+粮食安全+劳动教育”为主线,让学生在沉浸式探索中感受科学魅力、树立家国担当。

一、解码气象科技 触摸自然规律,感受科技温度     上午,师生首站抵达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温江气象科普基地。在气象观测场,孩子们通过跷跷板式降水测量装置等传统器具与现代智能设备的对比,直观理解气象数据采集的演变。最富趣味的是37高炮车模拟人工增雨操作,当按钮按下、模拟降雨启动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原来科技能让天气‘听指挥’!”
     随后,师生走进“温江气象”播报厅,近距离观摩气象工作者的天气会商流程,并化身“小主播”体验气象播报。学生手持风向标模型播报:“明日多云转晴,气温28℃…… 气象叔叔阿姨的每一次预报,都在守护我们的生活。”在气象要素观测实训中,孩子们分组完成风速测量、降水记录等任务,用实践理解“精准数据背后是科学的严谨”。

二、深耕种业奥秘 致敬科学巨匠,体悟粮食初心      午后,研学队伍走进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与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全息投影讲述着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 的一生,让孩子们驻足良久。在“杂交水稻全球贡献”展区,数据对比揭示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奇迹: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提升40%,每年多养活8000万人。
    实践环节中,每位学生领取一小袋“功勋稻种”,寓意“把粮仓种子带回家”;在传统农具体验区,孩子们通过石磨研磨谷物、手工熬制棉花糖,亲身感受“锄禾日当午”的辛劳;而自制竹筷的劳动任务,更让“光盘行动”从口号变为可触摸的实践。六年级学生在活动手册中写到:“袁爷爷的梦想需要我们接力,今天我学会了珍惜粮食,更懂得了‘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

三、文明实践同行 细微之处见修养,点滴之间展风采    全程活动中,“通平蓝”校服队伍成为流动的文明风景线。候车时队列整齐、基地内轻声交流,低年级学生主动帮扶同伴,高年级自发组成“环保小队”捡拾垃圾。在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孩子们自觉排队,讲解员感慨:“这份对科学的敬畏与对自然的善意,正是新时代少年的闪光特质。”

四、五育融合育人:行走的课堂,成长的力量
    此次活动以“五育融合”为设计理念,将科学教育、劳动实践与家国情怀深度融合。通过气象观测、种业探秘,让学生直观理解科技如何赋能生活;从农具使用到手工制作,在汗水中体会“劳动创造价值”;讲述气象工作者服务“三农”的故事、袁隆平院士的科研精神,让“粮食安全”“科技强国”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认同;分组完成数据记录、作品创作等任务,培养沟通能力与责任意识。
    在活动尾声,校长李文杰感慨道:“当同学们仰望气象观测场的风向标时,那旋转的指针指向的不仅是东南西北,更是‘心有大我’的人生方向;当大家接过水稻种子时,不仅是科学的好奇,更是‘强国有我’的信念。希望你们带着‘读万卷书’的积淀,践行‘行万里路’的担当,让胸前的红领巾因探索而更加鲜艳,做‘眼里有光,脚下有力’的新时代追光者。”

     夕阳西下,学生们怀揣种子与实践手册返程。这场跨越气象站与科技馆的旅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精神的播种 —— 当科技的种子埋进童心,当劳动的汗水浇灌理想,相信通平学子终将成长为“懂科学、爱劳动、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更多图文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4awfj-pf2pYnVxiy33daLQ


成都市温江区通平小学校         电话:028-82640211/13908075156          咨询时间为工作日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