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园新闻 校务公开 党建工作 教育研究 教师频道 家长学校 学生天地

 
通知公告
网站调查
你对本站的评价是---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频道>教师发展>正文

深耕乡村课堂 赋能教育振兴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6-23
耕乡村课堂 赋能教育振兴
——成都市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团第三团赴通平小学开展调研

      2025年6月17日上午,成都市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团第三团走进温江区通平小学校,以五年级数学课堂为切入点,开启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调研。这场聚焦“常见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复习课的教学研讨,串联起青年教师成长、课堂模式创新与乡村教育生态构建的多维思考,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专业动能。此次活动参加人员,成都市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团第三团成员,新都一中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付光成以及温江区教育局民职教科科长祝华斌、温江区寿安镇社区教育分校校长帅伟。

一、以生为本的课堂实践 让知识在结构化练习中生长
      通平小学青年教师姜潇枭呈现的复习课,以一套“分层递进、结构清晰”的练习学历单为载体,构建起“练习--梳理--建构”的教学闭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体积公式的推导逻辑出发,通过典型错题剖析、易混点对比、生活场景应用等维度,将碎片化知识串联成体系化网络。课堂学历单的设计是“基础巩固--变式训练--拓展探究”三级题组,既照顾到后30%学生的直观认知需求,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思维进阶空间,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与“全体参与感”的双重落地。这种“用心设计、用情引导、用智建构”的教学实践,展现了乡村青年教师对“以生为本”理念的扎实落地。

二、专业引领的思维碰撞 从课堂实践到教育科研的进阶
     服务团专家付光成(新都一中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展开深度对话,指出“把书教好”是教师的工作核心,一堂复习课要做到“练习题的多样性与针对性设计”,强调通过梯度化在做题与分析题的过程中,让“做题人有收获、分析人有提升”。他特别寄语青年教师以本次课堂为起点,将乡村小班化教学特色转化为科研优势,既可撰写《几何体体积复习课的分层练习设计实践》等教学案例,也可申报“乡村小规模学校精准教学策略研究”等课题,通过“课堂实践--案例提炼--科研升华”的专业路径,逐步树立 “名师成长”目标。这一建议为乡村教师突破发展瓶颈指明方向。      区教育局民职教科科长祝华斌,用“理想中的乡村课堂”评价此次教学,提炼出五大亮点:精心设计的题组由浅入深覆盖全体、教师指导精准到位、师生互动自然生成、个别化辅导与全体关注兼顾、以学生认知规律驱动教学进程。他强调,乡村教师的成长需兼具“天赋内驱、团队赋能”双动力,建议以课堂观察点为科研突破口,制定“五年成骨干、十年做名师、十五年树标杆”的中长期规划,在扎根农村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教育使命的同频共振。

三、多维协同的发展共识:乡村教育的生态化生长路径
     寿安镇社区教育分校校长帅伟,聚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提出“语言精准化修炼”与“小班化特色深耕”的双轨建议,鼓励教师将乡村学校作为“教育理想实验田”,在小规模教学中探索个性化教育路径。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苏伟则从学情视角出发,强调“数形结合”教学策略对乡村学生抽象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建议重点关注后30%学生的形象化认知需求,通过直观教具与思维可视化工具突破学习难点。      姜潇枭老师在交流中坦言:“学生的课堂反馈是最大的教学动力。”入职通平小学仅一年的她,特别感谢数学组在作业设计等方面给予的团队支持,这份成长感悟折射出乡村学校教师共同体的共生力量。     李校长最后总结道:“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中国教育的鲜活样本,我们既要以'五脏俱全'的信心提振办学质量,更要将教师发展作为核心工程--通过个人内驱力、团队资源整合与专业平台搭建的三维联动,让通平小学成为老百姓认可的身边好学校。”

      此次调研活动犹如一颗石子,在乡村教育的池塘中激起层层涟漪。从结构化课堂的实践智慧,到“教学--科研--成长”的专业路径,再到“个人--团队--学校”的发展生态,这场兼具专业深度与教育温度的研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 “通平样本”。当青年教师的成长与乡村教育的振兴同频共振,那株扎根泥土的教育种子,终将绽放出最富生命力的光彩。

更多图文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RFfPfEHMlqXxZ40DI-9nDQ

成都市温江区通平小学校         电话:028-82640211/13908075156          咨询时间为工作日8: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