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通平小学“国学经典颂读活动”比赛总结
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领略中华经典的深邃神韵,沐浴传世经典的璀璨瑰丽,彰显中华文化盛世魁力,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美德。营造教师“诵读经典、吟唱经典、演绎经典”的浓郁氛围,在浸润精深文化中陶冶情操、丰富内涵、塑造形象、提升修养。2009年9月14日,温江区通平小学在二楼会议室开展了教师“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这次活动历时两个小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最后评出了一等奖两名曾燕、郭文渊,二等奖罗娟、王陈燕、吴松洋、冯小梅、刘志轶、苏伟,,一等奖获得者将代表我校参加区上的比赛。
这次活动主要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1、诵读的选材广泛、丰富。
参加总决赛的十余位选手的内容,既有我国传统的古典诗词《春江花月夜》《满江红,怒发冲寇》,也有近现代的优美散文《再别康桥》《我用残损的手掌》《大堰河,我的保姆》;既有赞叹祖国壮丽山河的,也有说明哲理的。总之,内容丰富多彩,歌颂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2、普通话较标准,诵读流畅,语速、语调恰当,停顿合理。参赛教师能注意诵读的基本要求,听着舒服,自然,既没有扯着嗓子高喊,又保持响亮的声音,注意停顿等,能感受到背诵的韵律与节奏。
3、诵读形式丰富,感情处理得当,富有表现力、感染力,与作者和听众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
比赛虽已结束,但经典诵读活动还应继续,因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根基,是炎黄子孙永恒的精神财富,是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小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较少,且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学习语言能力强,通过诵读文化经典,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今后的努力方向;
1、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矢志不渝地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来落实;日常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普通话朗读水平的提高。
2、教师要提高自身朗读水平,多给学生范读、以此来带领学生朗读水平的整体提高;
3、教师要以语文课作为训练朗读能力的主阵地,而不是要比赛才来临时才临阵磨枪。
4、其他学科教师要积极参与以此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着力点。
温江区通平小学教导处
2009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