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数学中心组简讯

5月19日,我区高段数学中心组在通平小学开展了以“学生有效课堂活动设计研究——探究活动设计”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区中心组组长王良军主持,特邀原区教研室主任姜琦老前辈以及区学科带头人踏水实验校袁晓英和海科实验校冯友军指导老师。参会的有区高段中心组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和各校四年级数学教师40余人。
首先,由通平小学张容、李禄平两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分别执教了四年级《图形中的规律》一课。课堂上两位老师就如何设计、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张容老师从学生不同的摆法入手,引发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摆一摆、画一画、议一议等方式去探究图形中的规律。李禄平老师让学生从先让猜想摆10个三角形、摆10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入手,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等方式发现摆三角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来验证猜想,揭示规律。张老师以学生为主,进行颇具个性的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李老师严密的逻辑思维,层层递进,给予孩子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的天地。
课后,区中心组组长王良军担任主持,就“学生有效课堂活动设计研究——探究活动设计”为主题展开评课。在讨论交流中,老师们给予了高度评价。两节课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的喜悦。在探究摆三角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棒的根数时,经历从学具的操作到表象的操作,再到语言的操作的过程,运用数与形的结合、数与式的结合、算式与代数式的结合帮助学生发现规律,解释规律,应用规律。在摆正方形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将前面活动过程中积累的问题解决模式、探究方法经验迁移过来,顺利发现规律。学生把经历变为经验,用数学的眼睛、数学的意识、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数学现象、发现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与会老师还就策略多样化与策略优化、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提问设计指向性与层次性、数学建模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最后,原教研室主任姜琦以四年级《图形中的规律》为例就怎样去研究教材、解读教材作了专业引领。首先弄清教材的前后相关知识的联系。其次楚弄清教材的层次结构。教材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每部分内部又是怎样的递进关系。第三,在研究每一部分教材时,一定要认真思考编者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不可以怎样做,每个部分的设计意图是什么,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第四,还要考虑教材编写的心理学依据是什么,为了解决问题,教材还可以如何改进等研究教材、解读教材的方法,与会同志受益匪浅,是他们所听到的关于解读教材最具体、最细微、最深刻的案例。
(通平小学 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