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课程,开启通小孩子科技小梦想
——成都市特级教师刘晓敏到通平小学开展名师辐射引领活动小记
(一)
小编,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叫“STEAM课程”?
“STEAM”课程,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教育。
(插图:001)
“S”是科学教育,意在促进学生按照科学的原则设计作品,基于证据验证假设、发现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进学生在设计作品时,秉承批判性思维,遵循科学和数学的严谨规律,而非思辨或想象,让严谨的工程设计实践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客观的科学规律。
“T”是技术教育,即信息技术,强调计算机的运营。在教学中,它要求利用技术手段激发和简化学生的创新过程,并通过技术表现多样化成果,让创意得到分享和传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E”即工程教育。设计出创意作品是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方式,也是维持和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好奇心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工程的过程中离不开群体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协作。
“A”实际代表了STEAM 强调的艺术与人文属性,强调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增加学习者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注与重视。夯实数理思维的基础,熟练掌握编程等科技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则一定需要情商这层至关重要的能力,沟通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最直接形式。
“M”是科学的基础数学。在计算机领域,人们普遍认为世界是由0和1组成的,任何自然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进行解释。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和科学知识建立计算思维应对现实世界问题,创造、设计、建构、发现、合作并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是STEAM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创新想象、动手创造、资源整合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从而引导他们成为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二)
9月21日,成都市特级教师刘晓敏到通平小学开展科学课程的名师辐射引领工作,送科学动力套装、上有趣的科学课程、说新学年工作的计划等。
首先,刘晓敏老师向通平小学科学组赠送了六大箱科学动力套装,用于科学课程使用。还带着科学动力套装走进四年级,开展了集趣味、体验为一体的“STEAM”课。课堂上,刘老师启发引导孩子们了解什么是“STEAM课程”。从利用手里的小零件组装“不倒翁”的任务出发,一边认真看图示、另一边研究组装妙招,小组内通力合作拼接出作品。整堂课,孩子们很投入,喜欢去研究、喜欢去尝试、喜欢体验成功的滋味。我们也希望透过简短的40分钟,引导孩子们乘上小科技的时空飞船,去玩味小创意带来的乐趣。
课后,刘晓敏与通平小学科技组的李道春、赵军利还讨论交流了新学年科学课程、STEAM课程、科技活动、科学实验推进的工作安排。希望通过刘晓敏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聚科学教师共同探讨科技教育,通过一堂课、一个活动,引发孩子对科学世界的探索兴趣。
(三)
通平小学九月、十月,也将开启通小科技活动月、通小科技展示周,激发广大师生动手体验、头脑风暴、创意创新。
未来已来,科技创新是内燃力,期待通小孩子们创意无限。
更多图文详情:https://mp.weixin.qq.com/s/7xzN9CT0cTK_hF8R52AxDw